迎新年五校联谊慈善会深圳实验社交团
 
 
 

高中生新举动大力呼吁慈善

——深圳实验社交团新创想五校学生迎新年献爱心

 

首发网sAfeee.com / 首发新闻网No1news.cn(唐军绳长 宁坤  肖馨怡·旭红  报道)20101231晚,在辞旧迎新之际,深圳实验学校社交团联合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深圳红岭中学五校学生,于华强广场酒店举办了“迎新年”五校联谊慈善交流晚会,数百名高中生及部分家长齐聚一堂,在相互交流、迎接新年中为慈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筹集到上万元对贫困学校的捐款,也借此向社会及成人世界传递高中生呼吁慈善的声音。

晚会于当晚8点开始,首先由社交团的吴馗同学做了关于呼吁慈善的演讲,内容包含了作为一个高中生对于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独特思考,以及对慈善的呼吁。整个演讲既有一定高度,也体现出高中生对于慈善的独特视角,引发了现场对于慈善的深度思考,也使不少人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到场同学也纷纷献出爱心,此次晚会的全部捐款将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帮助四川一所贫困学校400多位学生。慈善之后,晚会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互动游戏,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也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晚会结束后,到场同学和家长都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并对此次晚会给予一致好评。

此次晚会是由成立不久的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学生自主社团——社交团主办,从产生想法到晚会筹备均由高中生自己完成,活动费用也均由他们自己寻找赞助商承担。社交团成立的初衷是关注高中生的慈善与社交,既可以锻炼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拓展人脉。社交团团长林泽炜说:“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慈善交流晚会,一方面使我们高中生之间有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社会关注到我们,听到我们的呼声,看到我们对慈善所付出的努力,从而能有更多的成年人——比我们更有能力帮助贫困的人,更多的关注慈善,更多的去尽一份力,使我们的世界更公平、更美好。正如同吴馗所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我们和全社会的努力之下,拥有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一生。”

而在10月底赴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交团也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带给了那里的贫困孩子。

 

关于慈善的演讲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1)班 吴馗

  

    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代表我们社团向大家做这个关于慈善的演讲。感谢各位参加我们的慈善交流晚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晚会可以让更多的高中生认识到这个世界始终存在着的不平等,让更多的人愿意向在困难中的人们伸出援手,有更多的人能真真正正地过好每一天,珍惜自己的生活。由此,请允许我占用些时间,向大家介绍我们对于慈善的思考,分享这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

慈善这个词离我们可能很遥远。扪心自问,我们自己也没有为弱势群体们做过太多事,但是我们正在为此努力并付诸行动。我们学校有组织学生们去井冈山实践学习的传统,虽然我们的基地下七中学并不是一个很贫穷的地方,然而对于我们来讲,那里的生活却对我的心灵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我们也是第一次真正地到农村,去与那里的孩子们生活。对那里的现状有了更多的认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在简陋的一块块砖头砌成的房子里面,在吱吱作响的木床上,可能我们才会开始真正思考这种不可忽视的距离。我问自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什么我们就生在城市而他们却生在农村呢?为什么我们可以有着美丽的教学楼而他们连一个像样的跑道都没有呢?我们生在这样优越的环境,而他们,就愿意生在相对贫穷得多的地方吗?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可以任意地挥霍浪费却丝毫不懂得珍惜,而他们之中又有多少人,曾经为着一学期的学费发愁?我们可以站在这个地方大声的喊出这个世界不公平,因为我们是幸运的。而他们,可能面对着无边的田野连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都无从得知,却仍然乐观地面对生活。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这是我住家旁边的一户人家,里面住着小凡和他弟弟还有他外婆,小凡今年才6岁,他父母都在他还小的时候出去打工了,他们一直和她外婆住在一起。我始终没有看到他外婆。每天一起床,就看他总从旁边的泥巴路进我们的房子递给我们东西吃。小凡和那里的大多数孩子一样,穿着破旧的有几个补丁的衣服,喜欢在田里面跑啊叫啊,很开心。我从他身上看不到留守儿童的孤独与无助,更多的是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我们难免有些心酸,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他可能因为年龄太小,还没有看到自己生活的不完整。要是田里的庄稼能长多点,生活能再好点,是不是他父母就不会走了呢?我渐渐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他们还很遥远,然而他们却十分满足十分快乐。想想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衣服不够好看自己的手机不够先进,与他们相比,与中国大多数孩子们相比,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比我们贫困的人们呢?

   事实上,井冈山相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说,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也就是说,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人们的生活更没有保障。在西北地区,还有多少孩子没有学上,还有多少孩子没有饭吃,还有多少同龄人没有衣服穿。没有亲身到过那里,可能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各位,在吃饭付账的时候可曾想过如果你拿出的这些钱是你最后的一点积蓄,你连自己下一餐在哪里都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感觉?在试衣间来回试穿衣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衣柜里穿小了的衣服可以让多少孩子不再忍受寒冷?在我们一天天理所当然的踏进教室门口还抱怨着学校的时候,可曾想过有多少没有学上的孩子们愿意趴在泥土砌成的墙边听教室里的书声?可能我们都没有想过。而放眼世界,每3秒钟就有一人因为饥饿而死,非洲仍有将近一半的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这些的种种我们不得不知道。也许这些离我们太遥远,面对这些差距我们做的少之甚少。但是,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中国,就在深圳,就有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在中国华丽的GDP增长曲线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辛酸苦楚?中国的富人多了,但是穷人却更多了!我们无法确定这样的发展方式会带来什么,但是,在楼房越盖越高房子越住越大车越开越好的时候,我们作为中学生,可以忽视那些日子越过越贫苦的人们吗?他们从内地来到深圳却居无定所,深圳这庞大的流动人口中又有多少,生活早就脱离了城市,可能比在他们家乡还要艰难。我们可以忽视他们吗?请看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张图片。

     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图片。他的拍摄地点就在广州,原文是这样的:“很小的个子背着两个比自己还大的袋子,我们上前去给了他几块钱,他笑起来很灿烂,跟我们说了谢谢,我们问他为什么你这么小就要出来捡垃圾,他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们问他,那没人养你吗?他依旧是用那灿烂的笑容对这我们说,我和我爸爸都是捡垃圾的。心酸!”

心酸,这也是我当时的感受:这样小的孩子,这么大的袋子,这么单纯的笑容,这么破旧的衣服,让我们不得不心酸。可能我们每次在街上都可以看到拾荒的人,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是他们都是穷人,他们都在城市的最底层挣扎,他们都衣着破旧。虽然他们很穷,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在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我们一点也没有理由对他们嗤之以鼻。这样令人尊敬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向他们伸以援手么?更何况是这个可能还没我们一半高的孩子?经常听到有朋友说希望帮助贫穷的人们,但是可能我们没有多少人会真正有心做这些事。我们忙于学业,又有多少闲暇可以去顾及这些人们呢?然而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有这份心并努力付诸行动,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心中有爱。

放眼全中国,真正愿意帮助处于贫困中的人们的成年人少之又少,我们当然不敢批判成年人,然而我们看到了和世界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到比尔盖茨把85%的财富捐给了巴菲特基金会,可以看到他和巴菲特两人来到中国呼吁中国的富豪们把钱捐出去。但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愿意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给慈善机构,中国大陆的富豪们似乎更愿意把大捆的钞票存进银行,或是购买大量奢侈品、房产。即将超越日本成为奢侈品第一大国的中国,就真的富裕了么?为什么中国愿意帮助穷人的富人们,不能再多一点呢?这是李连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心中定位的我,是一个乞丐,是一个全球最大的乞丐。我祈求,我祈求67亿的人类,心中都拥有的那种善念,那种责任,那种爱。有些人可能因为现在科技和现在都市的繁荣,他那颗心,睡着了,睡得还很深。我希望的是,祈求您那颗善良的心,苏醒,祈求把它展示出来。那是人类拥有的最美丽的心,是人类都拥有的。我们希望,这样的呼声能更强烈,这样的人能更多。房价居高不下的中国,又有多少人真正有房住呢?我们现在可能没有多少存款也不能捐多少钱给别人,但至少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为之努力。而且,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这些又让多少人失去家园。多难兴邦,我们不得不铭记这些痛苦,帮助在灾难中的人们。

我曾经去过北川地震灾区现场。那里的一切让我永远无法忘怀。我知道我走进的事实上是一块埋着上万人的坟场,我知道我走进的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破裂的地方,我知道我走进的是让全世界的中国心破碎的家园。走到那里的人们,都自觉地放慢脚步,为了不惊扰那里的亡灵。与这些被大自然夺取幸福的家庭相比,我们真的想象不到他们的痛苦。这是令我印象最深最为感动的照片。一个孩子和他的母亲在废墟上烧纸悼念他死去的父亲。他看着过往的行人,仿佛在说:“你们不要来惊扰了我的父亲,你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的痛苦。”是啊,他们看着自己昔日的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就这样被埋在自己眼前的废墟底下却无能为力,这样的痛苦,我们怎么理解呢?在北川中学奠基仪式上,我亲眼见到了经历过地震的同龄人。他们借助轮椅和拐杖井然有序地入场,他们用微笑平静地回应我们的关注,在他们脸上,我看到的是哀伤过后的坚韧;看到的是大难不死的希望;看到的是残缺肢体衬托出的是一颗可以包容人间天灾的心灵。这种在大灾之后还能保持如此乐观的情绪,为什么我总觉得我们这些生活更优越人还总是抱怨不断呢?他们所亲历的灾难,事实上,我们是想象不到的。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受灾受难的人们,我们不得不对他们伸出援手。哪怕一句关怀,也总比没有强。

我们社团里同样有同学到过自己贫困的家乡,这是他让我向大家传达的一段话:和大多数中国贫困的地区一样,那里的人生活并不成问题。但是,如果你在那里走一走,你很少会看到有什么发展,或者说,希望。作为生活在那里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岁月和周围的环境打磨成下一个平凡的人。那些年轻时的梦想与追逐有时对他们来说可能仅仅只是梦想而已。我们与他们不同,我们也有机会也有能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他们比我们可能更值得得到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但因为客观因素被桎梏在那里,年复一年。我们并非说对此该愧疚或是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实现和我们一样的梦想,毕竟,我们都一样,都年轻着,都懂那种梦想的感觉,年轻的激情,更懂得这些东西破灭时的绝望。设身处地的想,我们真的应该开始行动,从这一刻起。

从这一刻起,我们可能真的需要认识到我们的幸福和更多人的不幸,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学生,但我们也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这一刻起,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为城市中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为偏远的乡村渴望获得知识实现理想的人们,为那些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的人们;从这一刻起,为一切需要我们帮助并且我们有能力帮助的人们,尽一份绵薄之力,传一颗慈善之心,扬一片博爱之帆。终有一天,他们都会有热腾腾的饭菜,他们都会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他们都会有承载幸福的住所,这些可能对于我们稀松平常却对他们弥足珍贵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有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一生。

 

 

 

 

 


联系电话 13809898166 投稿信箱 13809898166@139.com
Copyright ©Tangjun No1news . All Rights Reserved
首发新闻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17471号-1